两岁的宠物猫前几天上吐下泻,猫的主人袁先生心急如焚,他抱着飞奔至动物医院,被医生告知是因食用猫粮导致结肠炎,需要定期复查并按时换猫粮。现实中和袁先生有相似经历的宠物主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宠物市场发展壮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宠物类投诉6617件,同比增长约89.17%,其中宠物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体问题。(9月13日《法治日报》)
因宠物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宠物生病甚至死亡事件屡有发生。今年上半年,伴随“近百只猫咪疑似因食用某品牌猫粮后死亡”“曝信元发育宝猫粮致230只猫中毒”等话题登上热搜,多个品牌因宠物食品安全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宠物食品安全问题,大多分布在在宠物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死亡、产品变质混有异物、网购平台店铺售假等情况。一些宠物食品在包装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日期印刷错误”“保质期一栏为空白”等。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饮食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宠物饮食业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337亿元,预计2025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17亿元。宠物经济发展迅速,新兴品牌不断涌现,行业竞争加剧,优质的宠物食品供应链成了稀缺资源,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也混了进来,存在着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等乱象,导致宠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危及了宠物健康甚至生命,影响了宠物饮食业及宠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8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制定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填补了宠物饲料公司制作和监督管理的空白。其中明确要求,宠物饲料生产企业应对生产的产品做质量检验,如实记录出厂销售产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次、质量检验信息、销售日期等。不过,目前我国对于宠物食品的检验标准参考国外有关标准,宠物食品的安全标准检验测试范围有待扩展。另外,对于宠物食品的国家标准均属推荐性标准,在法律上并不具有强制力。
保障宠物食品安全,迫切地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体系,从生产、加工、质量检验等方面形成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标准和监管规范。有关部门应加强全链条监管,定期不定期对产品做抽查,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生产企业违法成本,督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履行审核等义务。宠物饮食业也应加强自治,在原料采购、饲料加工、质量控制、物流管理、安全性能检测与追溯等所有的环节,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措施,保障宠物食品安全质量与安全。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宠物食品时,也需注意销售者有没有相关的品牌授权或者正规的销售经营渠道等,所购的宠物食品包装是不是正常、标签是否完备、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不是正确,产品外观是不是正常,还需要注意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商家口碑,有条件的能委托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质量鉴别判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后及时固定证据、积极维权。还需认识到,宠物的体质不一样,适合的食品也不一样,最好根据测评和宠物的体质进行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