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如果大家认为写的还可以,欢迎各位点赞点在看打赏,给作者加个鸡腿!
中炬高新此公司我是8月6日-17日发的研究文章,这期间股价最低值是9日的33.58元,期间最低是29.13元,跌幅13%。
这是我8月13日写的,目前来看依然没有过大问题,中报的下滑直接砸出了新的低价,未来需要等待公司价格企稳,因为下跌趋势就跟开车一样,不是踩刹车就能立马停下的。
我需要给大家说下,我自己最喜欢的是那些低估的价值股,而且我第一次买都是只买3-5%的仓位,随着下跌逐渐加仓,而且我不建议我们大家重仓,重仓的时候你的心情会随着变动。
所以,我建议我们大家一只票最多20%仓位,甚至15%仓位就不少,而且刚开始买,即使你再看好,也不要买超过5%,别觉得仓位少赚不到钱。要记住:
(二)价值投资不是短线,你不是玩梭哈,不是玩心跳,而是等待。通盘无妙手才是我们的追求,如果你指望买在最低、卖在最高,我觉得你应该适合的是短线。
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实在是太好了,大家都知道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都是好行业,更不要说这种和大家一天三顿饭不能离开的行业,那当然是优中选优的赛道。
正因如此,这个行业里面的好公司估值都太高了,海天味业今天的市盈率依然高达74,此前最巅峰的时候破百,这个估值让我望而却步。
然而,前几天的时候,我猛地发现一只估值貌似不高的调味品股,而且还是这个行业的老二,它就是中炬高新。
今天它的市盈率只有34,市值293亿,2020年净利润8.899亿,和5000亿市值的行业龙头海天味业比起来,他的市值小的像个侏儒。
不过呢,这只股票之所以这么低,与今年大跌不无关系。中炬高新最巅峰时,股价高达82.7元,现在最低仅为34.5元,跌幅58%。
一般来说,估值看似低的个股,总有让人望而却步的缺点和不足。所以,今天开始,我就将分析一下这只看似低估值的调味品老二——中炬高新,看看他究竟是真的被错杀,还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这一个名字呢,看着是有点怪,毕竟谁看到这一个名字也不会想到这是个调味品牌子,而且市面上也没有这个牌子。之所以起名中炬高新,纯粹是因为以前这个公司的大股东是中山火炬开发区旗下的中山火炬集团,后面虽然宝能入股并成为大股东,但是这一个名字却被保留下来,成为公司前大股东的最后一点印记。
言归正传,企业成立之初并不是做调味品的,而是做房地产和汽车配件、皮带轮等产业的,毕竟广东的汽车零部件依旧很有名的。1995年公司登陆长期资金市场,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上市4年后的1999年,公司领导高瞻远瞩,收购了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从而正式切入调味品行业,也形成了调味品、房地产和汽车配件三个业务的现状。2020年,调味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占据公司97%以上的营业收入,成为公司当之无愧的扛把子业务。
公司旗下的调味品业务主要是依靠100%控股的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有两个品牌,“厨邦”和“美味鲜。
“厨邦”销量占据90%以上,当年凭借“晒足一百八十天”这句广告词火遍大江南北,让“厨邦”品牌深入人心,从而只知“厨邦”不知“中炬高新”。目前主打“高鲜”路线,定位中高端家庭消费,从而巧妙地避开了与主打中低端大众产品的海天味业进行直接竞争。
“美味鲜”销量不到10%,定位是餐饮行业和农村市场的中低端性价比产品,和海天味业存在直接竞争,可能这也正是发展缓慢的原因吧。
公司通过“厨邦”品牌的高鲜酱油打开了调味品市场的大门。不过,在海天味业发展全品类产品的同时,公司自然也不甘落后,不断对标海天发展新品类。
公司首先推出鸡精鸡粉业务试水,在当时市面主要以传统味精为主要提鲜产品时,鸡精鸡粉的出现恰好迎合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而公司的鸡精鸡粉自然趁着这股东风,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继酱油之后的第二大产品。
2017年,公司开始第二次扩品类,推出第三大品类“食用油”,同时还推出料酒、蚝油、米醋等小品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矩阵。
近些年来,小品类产品保持快速地增长,占比不断的提高,成为公司发展的新生动力。2017年公司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和小品类占比分别为74%、13%、9%和4%,2020年,这个比值变为63.34%、10.02%、12.23%和14.41%。能够正常的看到,公司的小品类持续放量,占比不断提升。
目前,公司旗下中山和阳西两个生产基地,中山基地主要是生产酱油和料酒,阳西基地主要是生产蚝油、酱料等潜力小品类。
公司共计产能勉强超过70万吨,其中酱油50万吨。2020年公司总产量69.73万吨,销量69.64万吨,产能利用率高达96%+,已经处于即将满产状态。
目前,公司已有扩产计划,按照规划,2023年产能将会由现在的70万吨提升至160万吨,提升幅度依旧很大的。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由36亿增加至51亿,增速为14%、15%、12%和10%,还是很稳定的,就是增速不快,净利润由4.5亿增加至8.9亿,增速为25%、34%、18%和24%,比收入增速要快很多,而且很稳定,优秀!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速9.5%,符合预期,不过净利润增速竟然是-15%,负的15%,你没看错,也因此引发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这个后面会说。
现金流方面,2017-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5亿、6.1亿、7.2亿和8.9亿,同期现金流为6.5亿、7.2亿、10.6亿和10亿,始终高于净利润,优秀!
应收、存货、应付和合同负债方面,应收目前0.3亿,始终是这个数额,哪怕去年营业收入51亿,依然没有增加,非常很优秀,不愧是好赛道啊!存货一季度17.3亿,去年一季报15.2亿,一年增加2亿,不算多,毕竟2019年和2020年都是15.2亿,所以2021年增加2亿能理解,而且这2亿是一季度公司鉴于原材料上涨较快,采购的原材料,所以不仅不算问题,反而是公司管理上的水准的体现。应付一季度5.2亿,最近三年都保持在5亿+,还算不错。合同负债一季度2.56亿,比去年四个季度都高,去年一季度才1.06亿,目前不懂什么原因,但是需求量应该是增加的。
现金和负债方面,一季度在手现金4.2亿,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4.5亿,短期借款7.6亿,一年内到期无,并不是很有钱,但能覆盖借款,不会出现经营危机。这块不太像一个赚钱机器应该有的样子,根本原因是因公司目前正在扩产,前面说了,公司计划2023年实现160万吨产能,目前是70万吨稍多点,这是翻倍还多,自然需要投入。
三费及研发方面,销售费用,2020年5.66亿,2019年4.56亿,增速24%,今年一季度1.53亿,去年一季度1.23亿,增速24%,总体增速是较为稳定的,和净利润增速大致保持一个速度。管理费用,2020年2.85亿,2019年2.95亿,竟然还出现了负增长,今年一季度0.74亿,去年一季度0.61亿,增速24%,可接受,而且今年一季度也就和2018年一季度差不多,最近5年基本没再次出现增长。财务费用,呈现不断减少趋势,但是短期借款是在持续不断的增加,所以为什么减少这个我也不懂,2020年财务费用1331万,今年一季度是411万,在净利润中的占比很低。研发费用,2020年1.54亿,2019年1.47亿,增长是比较缓慢的,不过也没问题,毕竟调味品和白酒差不多,基本品类就那么些,没啥变化。
负债率方面,公司的负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你们可以看下下图,从2015年38%下降至2020年债25%,13%的下降还是不少的。
毛净利率方面,公司毛净利率呈现不断上涨趋势,毛利率由2013年31%增长至2020年接近42%,提高11个百分点,净利率由2013年9.5%提升至2020年19%,提升9.5个百分点,非常难得!ROE这块,由2015年10%提升至2020年21%,5年提升11个百分点,优秀!
总的来说,我觉得公司财务这块非常非常完美,真的不愧是我心目中好赛道的样子,现金少和借款也是由于公司扩产。此外,公司业绩不仅增长比较快,而且还非常稳,这是资本十分喜爱的。所以,财务这块我给满分~
公司股票价格最巅峰的时候是去年的9月份,股价高达82.7元。然而,高光之后就是无限的下跌,目前公司股票价格最低34.5,最大下跌幅度高达58%。
可以说,前面的调制品公司中,公司的市盈率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导致公司出现低估值的原因,也就是导致公司股价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前面说了,最近几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都是较为稳定的,哪怕是疫情出现的2020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依然保持了8.94%的正增长。然而,疫情后的2021年一季度,鉴于去年一季度疫情,业绩应该出现报复性增长啊,但是公司没有。
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9.5%,保持正常,但是净利润仅为1.75亿,同比下降15%,扣非净利润1.7亿,同比减少16%。
而反观龙头海天味业,一季度营业收入71.58亿,同比增长21.65%,净利润19.53亿,同比增长21%,扣非净利润18.96亿,同比增长20.58%,业绩似乎并没有太受影响,
抛开中炬高新,单单看调味品行业,我们也会发现这个行业在2021年仿佛“水逆”。
根据申万数据,2021年以来,调味品板块下跌26.49%,跌幅高居227个申万板块中的第9位。行业龙头海天味业最高股价168.12元,近期最低跌至107.8元,跌幅高达36%,虽然比中炬高新的58%好,但是貌似也没好哪去。
所以,当整个行业都在下跌时,中炬高新自然也是一路向下,而且在一季度净利润下跌这个利空影响下,公司股票价格更像是踩了香蕉皮一样,一路狂跌不回头。
虽然公司因为净利润下跌和行业因素导致股价大幅度下滑,但是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根本原因非为人祸,而是天灾,并不是公司领导不作为,所以不由得我要给公司说几句话。
最近一段时间,作为股市参与者的大多数人应该都习惯了涨价的消息,甚至有点麻木了。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钢铁煤炭纸浆涨价外,大豆其实长得也很凶。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大豆产地是阿根廷和美国,去年以来,美国大豆从5月的818.5一路上涨至5月份的1574.75,接近翻了一倍。
中国的大豆期货自然也不能幸免,从最低值3200+一路上涨至现在最高的6400+,整整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公司的原材料占比是最大的成本,你们可以看下下图,成本共占据营业收入31.28%,其中以大豆为首的原材料就占了26.85%,也就是说原材料占总成本的85.8%,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
所以,当大豆价格翻倍时,公司净利润难免不受影响。说句让中炬高新散户不高兴的线%我觉得已经很少了。
这里还需要说下,你们可以看到海天味业原材料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93%,低于公司26.85%接近2个百分点。
一个原因呢,当然是因为海天味业成本管控的好,毕竟海天味业家大业大,规模优势肯定发挥的更好。另一个原因,便是海天味业进货量大,能够获得更优的价格,这个想必大家是能理解的,以量还价嘛。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两个公司虽然都做一样的产品,使用相近的原材料,但是原材料终究还是有不同的。
中炬高新,使用的全部都是中国东北出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大家都是知道的啊,美国的大豆很多都是转基因的,阿根廷的大豆我没研究过,不好说,但是我觉得肯定也有转基因大豆的存在,所以大家看看,公司是不是很良心呢?
海天味业呢,则有点不太一样,酿造用的不仅仅是大豆,还有豆粕。而且公司是否使用的是东北非转基因大豆这个我没有查到,所以不好评价。另外一个公司更狠,千禾味业,全部使用豆粕,一点也没有使用大豆。
豆粕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是比较有印象的,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产物,小时候家里养鸭,饲料里面就掺有豆粕。一般来说,豆粕是猪、牛、羊和鸡鸭等家畜禽的饲料。
豆粕目前市面价格要比大豆低20%左右,而且豆粕更适合酿制酱油。根据测算,豆粕酿制酱油的出油率高大豆25-30%。价格低,出油率还高,难怪海天和千禾味业都使用豆粕呢。
当然啊,大家不能因为豆粕是牲畜饲料就觉得它很脏,其实豆粕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呢,使用酿造的酱油香味好、口感浓,发酵油氨基态氮含量相对较少,所以色泽比较浅,显得比较稀。使用豆粕酿造的香油,鲜味很足,但是由于含有的发酵油氨基态氮含量高,所以颜色显得更深更好看些。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不过呢,显而易见,使用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的中炬高新成本肯定更高些,所以这次受影响也是最大的。
此外呢,包装用的瓦楞纸也在2020年4季度涨价9.4%,2021年一季度涨价10.11%,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不过呢,从一季度来看,中炬高新毛利率38.9%,同比下降2.6%,而同期海天味业毛利率40.94%,同比下得4.88%,受影响程度比公司还大,维持增速的具体原因不知,但是不能一味地把锅扣给中炬高新。
前面说了,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都在涨价。一般来讲,很多行业面临上游涨价的时候,都会选择提高公司产品价格作为对冲,然而,中炬高新却没有这样的运气。
最近猪肉价格是降了,导致一众猪企哀鸿遍野。但是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和今年过年的时候,猪肉价格涨势还是非常迅猛的,一直保持在高位阶段,由此导致国家CPI始终处于高位状态。
而在CPI处于高位状态,猪肉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选择对调味品这个老百姓每天都能接触的行业进行窗口指导。首要被指导的便是行业龙头海天味业,于是海天味业发布公告,公开承诺2021年全年不涨价。
大哥发话了,一众小弟自然无不遵从,不论是中炬高新,还是千禾味业,都没有再提过涨价,这也导致公司面临涨势汹汹的大豆和纸浆,却只能打碎牙往肚子咽,承受成本和价格端的双重打击。
费用增加主要是在销售费用这块。一季度销售费用1.53亿,比去年同期增加0.3亿,接近24%的增速,是高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的。但是这个增加呢,也是有原因的。
前面说了,公司现有产能70万吨,根据既定计划,2023年将要增加至160万吨产能,增加了129%的产能。今年已经是2021年了,这些新增产能不能等到2023年投产后再想办法推销啊。
所以从去年开始,公司在原有优势区域东部、南部之外,积极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经销商。
从一季度结果来看,公司拓展效果还是不错的,一季度发展经销商110家,其中北部净增66家,中西部净增33家,占据新增经销商的绝大部分。
从一季度营业收入情况来看,传统根据地——东部区域和南部区域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4%和7.44%,新拓展的北部和中西部区域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和-7.7%。不管净增经销商数量,还是营业收入增幅,北部地区都是发展最好的,有成为公司第三基本盘的可能性。
去年4季度,不管是海天味业还是中炬高新,都存在向下游压货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去年业绩不太好,所以两个公司都选择了年底冲业绩。
根据渠道调研反映,2020年四季度公司发货较多,导致年底时各经销商库存约2.5-3.5个月,这些库存使得一季度进货就会减少。为了提高经销商进货积极性,公司选择推出返利活动,也就是说进货就能获得返点,那么经销商肯定会优先销售公司的产品。
从渠道消息来看,公司的这个举动还是有效的,虽然多花了不少营销费用,但是公司经销商的库存已经下降至2个月左右。
随着一季度库存降至合理位置,未来这块对二季度业绩的影响就会小很多。而且发展经销商也好,降库存也好,实际都是利好以后的,所以不用为短期而纠结。
前面说了,公司产能勉强过70万吨,但是2020年产量已经超过69万吨,产能利用率超过96%。这种情况,公司自然也是看得到的,所以公司前面就已经部署了产能扩张计划。
首先是中山基地。2020年4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12.75亿对中山基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预计2022年改造完成,届时中山基地产能将由31.43万吨提高至58.43万吨,产能提高86.9%。
该计划定于2021年3月动工,预计实现酱油扩产25万吨,料酒扩产2万吨。
其次是阳西基地。阳西基地从2012年起开始建设,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都相对较高,唯一不足是产能较少。所以这次主要对阳西基地进行了产能提升。2019年产能大约19万吨,根据规划,2023年产能将会增加至约65万吨,产能提高242%。
最后,厨邦三期扩产项目。这个项目我没有去查,只是知道这个项目今年底就能达产,设计产能17万吨,主要是增加蚝油的产能10万吨。
根据公司描述,2023年达产产能将会增加至160万吨,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不过,公司产能增加是没有疑问的,而且是边建设边投产,这也为公司未来3年的销售收入提供了保证。一旦产能提高,加上公司努力发展供销商,公司的业绩应该是有保证的。
7月25日晚,也就是十天前,公司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78亿,其中70亿元用于阳西基地,建设300万吨调味品扩产项目,届时公司产能将增加至现有产能的5.2倍。另外融资的7.91亿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公司描述,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新增酱油、食醋、蚝油、酱类、复合调味料等产品的产能,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巩固公司市场领先地位。
根据公司测算,届时,光这一个项目年营业收入就将达到204亿,净利润51.6亿。要知道,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也才51亿,净利润不到9亿。如果项目能够实现,加起来净利润60亿,这是要直逼海天的节奏啊!
对于这次融资呢,控股股东中山润田(背后是“宝能”姚振华)非常看好,准备掏出79亿定增,也就是说,这次姚振华包圆了。如果发行成功,那么中山润田的持股将由现在的25%增加至42.31%。
。不过,目前公司的定增还是存在一些变数的,这个后面再说。不过,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光前面公司既定计划,最近3年产能就得翻一倍多,所以最近3年至少是没问题的。
根据2020年年报,酱油营收31.23亿,增速8.43%,鸡精鸡粉营收4.94亿,增速-6.2%,食用油营收6.03亿,增速34.99%,其他品类营收7.1亿,增长21.76%。能够正常的看到,新拓展的食用油和蚝油、料酒等其他品类增速分别占据第一第二。
2021年,公司旗下的“厨邦”品牌继续发力,宣布进军火锅底料赛道,一次性推出手工牛油火锅底料、香辣浓香牛油火锅底料、麻辣浓香牛油火锅底料、番茄靓汤火锅底料、菌菇鲜汤火锅底料5款产品。
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火锅成为大家最喜欢的外餐方式,在国内餐食行业的占比越来也高,火锅底料自然也是复合调味品领域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赛道。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火锅底料市场规模约250亿,未来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15%,2050年即能达到500亿组左右。
除此之外,公司目前正在努力扩大产能的蚝油和料酒也是复合调味品行业里面的好赛道。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料酒行业全国增速14.42%,蚝业全国增速22.28%,成为调味品中的热门产品。
中炬高新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持续把握调味品复合化、便捷化和健康化的消费趋势,坚持1+N的多品类发展战略,多元化、多渠道加快产品布局。逐步形成多品类发展格局。
我认为,随着公司不断发展新产品品类,持续扩大蚝油、料酒等其他品类的产能,这些产品也不负众望,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他品类将有很大可能成为公司继酱油这个扛把子产品后的第二大产品品类,也将成为公司增长的新动能。
中炬高新起源自广东中山,这也决定了他的销售区域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也就是他销售区域中的东部和南部。虽然他的全国化进程比海天味业慢了不止一拍,但是,鉴于公司产能的不断增加,全国化进程势在必行。
2019年以来,公司确定“稳步发展东南沿海,重点提升中北部和东北市场,加速开拓西南区域,逐步推进西北市场”为渠道发展纲领,努力拓展市场经销渠道,目标是经销商数量翻倍。
一是向北部和中西部拓展。通过让利、返点等方式,吸引北部、中西部有实力的经销商加入中炬高新的经销体系,努力拓展产品经销范围,目前业已取得一定效果。经过2019/2020年两年的努力,截至2020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由2018年864家拓展为2020年1400家,今年一季度北部和中西部就分别增加66家和33家,地级市覆盖范围也由2017年70%拓展为现在89.01%。
二是深耕营销区域。以往公司是注重省市一级的代理,重点放在拓展地级市这一层,这个大家看第一点就知道了。不过随着地级市的迅速拓展,公司开始深挖营销区域潜力,主动向县级行政区靠拢。根据公司数据,2020年一年时间,公司就将县级行政区开发率由2019年38.3%提升至51%,提高接近13个百分点。
不过呢,公司经销商发展迅速,但是收到的效果貌似不如预期,也因此被很多人诟病。不过,我觉得这一点要给大家解释下:
一是经销商的拓展是很费钱的,由此也导致公司一季度营销费用增速较快,不过随着公司产能的迅速扩展,发展经销也是势在必行,因此,这个是功在当下利好未来的事情。
二是公司策略问题。根据公司内部消息,公司以往发展经销商都是净利润第一,重质不重量,现在公司策略变了,改为营收第一,净利润其次。短时间内就讲经销商拓展一倍是很困难的,自然要有所取舍,毕竟现在产能上来了,需要迅速跑马圈地,而不是慢悠悠的稳扎稳打。
三是新经销商需要时间。公司虽然拓展了很多经销商,但是这些经销商不是一下子就成为成熟经销商的,中间肯定是需要时间。要知道,这些经销商以前没做过厨邦的生意,现在要做,是不是要把手头的库存清掉?是不是把厨邦和以前的产品放到一起,看看哪个好卖?总要有所取舍,而这个取舍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能心急。
不过,随着经销商的拓展、营销区域不断辐射和深耕,公司的这步棋总有释放红利的那一天,而且我觉得这一天不远了。
2.加码线年广东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中炬高新董秘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门的电商事业部,2021年将加大对电商渠道的投入力度。此外,根据公司年度电商发展目标,公司还将搭建直播电商平台,向新型营销电商运营方向发展。
根据中炬高新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线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二,实在是有些丢人啊,而且线上的毛利率要高不少,大家可以看下,2020年毛利率比2019年下降4.1个百分点,依然高达51.42%。
要知道,线下渠道中,毛利率最高的2020年,毛利率最高的产品酱油也才48.69%。那么,线上不比线下香吗?毕竟,线下公司还得依靠一层一层的经销商,线上可不是,自营店只需要给平台交服务费,他人进货也只是一层经销关系。
一是因为餐饮客户不同于家庭消费,家庭人员购买调味品时,经常会因为价格、超市摆放位置,甚至购买时的心情、产品的包装等原因更换调味品品牌。但是餐饮客户不同,一般都是有供货合同的,所以较为稳定。
基于这两点因素,餐饮渠道目前占据调味品行业5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最最重要的渠道。
然而,2018年以前,中炬高新的调味品主要面向家庭消费,占比高达75%,而海天味业则主攻餐饮行业,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大的竞争。不过,近几年,公司开始加大对餐饮渠道的开拓力度。
当然呢,目前社区团购是被一些小品牌所占据,一是因为前面海天、厨邦等没有进军社区团购的打算,毕竟进去的话产品是要降价的,二是因为那些小品牌更舍得降价,对于目前还在不断烧钱的社区团购来说,能够带来更大效益。这个很好理解,毕竟大品牌是有底线的,低于一定利润他不会卖,但是小品牌不一样,他说不定愿意成本价甚至赔本卖,只要打出品牌就好。
由于社区团购目前都是大机构在玩,比如前面说的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他们要的量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得他们有资格和公司进行谈价。根据市场统计,美团优选上面的价格大致是市面价格的70%,部分产品甚至达到50%,当然,这不排除部分小产品愿意以价换量,也不排除平台补贴,毕竟大家都知道美团、拼多多、滴滴别的不会,就会玩补贴,但是不管咋样,这个价格是肯定没有公司现在的价格好。
大家可以看下海天和厨邦涨价的历史时间,可以看出,海天基本上2年就调一次,公司提价次数较少,最近一次是6年,涪陵大致是3年一次。上述企业的调价周期相对还是稳定些的,不过海天也有5年没涨价了,在当前大豆疯狂涨价的时候,是不是该考虑下涨价了呢?
海天今年是承诺不涨价了,所以今年我估计大概率没戏,不过每往后一年,可能性就会大一些。毕竟大豆涨价的情况下,海天今年因为CPI指导不提价,未来某一时期必然要涨价,以此对冲成本端的压力。不过,海天家大业大,坐得住,身为小老弟的中炬高新可是有点坐不住了。
今年5月,公司宣布对旗下部分餐饮大包装产品调整供货价格,提价幅度在1%-5%不等,也正因如此,5月11日股价涨停,连收三根阳线日就发到公司销售人员手中,针对十余个条码进行涨价。券商估计,提价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15%,幅度1%-5%,其中主力产品酱油涨价1%-3%,鸡精鸡粉涨价2%-3%。
除此之外,公司还尝试压缩经销商的利润。有关消息显示,公司对内将经销商毛利率压缩了2%-3%,多出来的钱将用于发展经销商、市场补贴。
调味品属于生活必需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刚性需求。目前A股调味品公司的市盈率都保持在高位,比如海天味业市盈率为72,千禾味业TTM市盈率为109,这还是他们现在下跌后的样子,之前都是超过100的。要知道,猪肉龙头牧原股份的TTM市盈率也才刚超过7。之所以给调味品行业这么高的估值,归根结底是因为对整个行业非常看好。
由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而且各龙头企业扩产幅度不大,由此使得行业内各生产企业都能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再不济也能勉强存货。其结果便是行业内生产企业众多,处于非常分散的状态。
酱油是我国调味品行业中的第一大产品,占据全行业43%。之所以占比如此之高,归根结底是因为全国各地的酱油口味差异性低,更适于各龙头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而不需要太在乎各地口味问题。
而且酱油和料酒、蚝油不一样,是人们日常做饭必用的产品,由此使得产品消耗量大、复购率高。
我记得小时候呢,酱油就是普通酱油,但是现在,出现了老抽、生抽、鲜味酱油等多个品类,而且海天的广告也经常宣传,做凉菜用生抽,做热菜用老抽,甚至现在还出现了海鲜酱油、红烧酱油、凉拌酱油等更细的分类。
前面说了,公司2023年预计酱油产能就将达到95万吨,目前是50万吨,而且前面大家也看了,公司价格真不高,比之李锦记、巧媳妇儿、加加都要低很多,那么翻倍的产能叠加超低的价格,还不足以抢占市场吗?
这块是2017年公司新开拓的产品,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经成为公司第三大产品,卖还是不错的,唯一不好是毛利率太低,这个大家看金龙鱼就知道到了。
二十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耗量由1280万吨增加至3568万吨,复合增速6%,看着还是不错的,但是实际上,这个行业的成长期已经过了,就跟前面我分析豪悦护理时说的婴儿纸尿裤一样,在大家都已经接受植物油后,这个行业已经遍布家家户户,没太大成长空间了。
料酒行业是公司未来产能增长的重点。2023年产能规划中,中山基地将扩充2万吨料酒产能,阳西基地更是以料酒、酱料等小品类为主。
此外,料酒和酱油一样,全国各地差别不大,毕竟料酒是新出的产品,不像醋有很多年历史,各地口味都固定了,所以料酒市场是非常适合大企业跑马圈地的,随着公司产能上来,我觉得是能在这块市场拿下一定份额的。
根据前瞻网数据,2017年蚝油市场规模53亿,其中2011-2017年蚝业年复合增速15%,连续7年能够保持这个速度,实在是非常不容易。正因如此,2019年海天味业蚝油收入才能达到34.9亿,2011-2019年连续9年复合增速高达22%。从目前来看,这个细分产品的市场潜力依然很大。
从公司2023年产能规划和融资项目规划来看,蚝油是公司比较重视的一个项目,厨邦三期项目就增加了10万吨的蚝油产能,不过鉴于海天风头正盛,我觉得公司这块能拿下一定份额,但是份额依然有限,毕竟现在和海天拼刺刀,应该是拼不过的。
醋行业增速也很快,2010年全国百强调味品企业销售收入27.6亿元,2018年63亿,年增速11%。不过醋没有酱油那么大的空间,一是主要是因为酱油提鲜,所以做菜一般是必放的,但是醋大家都知道,味太重,比如我就不喜欢吃醋,二是因为醋这种产品味重,从而深受各地人民口味的影响,比如山西的醋和广东的醋就不是一个味道,从而不利于产品推广。
目前国内龙头是恒顺醋业,大家应该熟悉,市占率6%,其次是山西水塔的4%,紫林醋业的4%,海天味业的3%,四川保宁的2%,其中3个公司我是没有听过的,可见这个行业确实分散,前五占比仅为19%,所以我认为这块公司还是能拿下一定份额的,毕竟依靠强大的经销体系,公司产品的亮相度和知名度要高于其他品牌。
调味酱行业也是一个增速比较快的行业,最近几年都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毕竟大家吃饭的时候都喜欢有个作料,比如黄豆酱啊、辣椒酱这些,不过这个行业品类太多、各地口味差异很大,比如广东的沙茶酱,我要不是吃潮汕火锅我都不知道有沙茶这个东西。
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现有1600亩未开发商住地,其中600余亩可进行开发,85%的住宅,15%的商住,其余都是绿化产业。
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公司还宣布不低于3亿、不高于6亿回购公司股份。截至7月17日,公司宣布回购结束,此次共回购143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81%,回购均价41.694元,共计回购5.9979亿。
可以看出,公司这次是顶格回购的,差点突破6亿,还是非常有诚意的。不过,市场也有声音认为,之所以公司如此大额回购,是为了避免大股东中山润田质押股份爆仓。
前面说了,公司想要募资78亿进行扩产建设,然而这次募资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当然,公司表示,二股东不是不同意,而是有小心思。二股东毕竟是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公司表示,二股东并不是不同意,只是要求扩产项目应放在中山产业园里,这样中山可以分到50%的税
总之,我是觉得公司定增大概率成功,不过即使有一丢丢可能没成功,但是2023年的产能也增加不少,这几年的业绩是有保障的,大不了后面再申报嘛。不过,如果能够申报成功,那么未来10年基本上产能不会出现短缺问题,毕竟2023年规划是瞄准3年预期的,投产3年后迟早还得继续扩产。
我在网上翻看公司资料时,发现很多网友都在诟病大股东宝能,指责点无非两个:一个是宝能的管理能力,一个是宝能的财务问题。我一个一个进行分析。
在很多网友眼里,宝能的管理水平和收购上海家化的中国平安不分伯仲,属于一个量级的,甚至还有网友夸张的说,宝能的经营能力足以摧毁中炬高新。
宝能是2015年入股公司的,入股第二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8%,净利润同比增长438%,而且从2016年至今,不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在以非常稳定的速度增长着,而且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
至于说宝能低估公司的扩产难度,而且以宝能以往的例子举例证明公司目前提出的募投项目是在放卫星,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大家想想,贸然增加4倍产能,公司能不能消化得了,这确实是问题,不过我们目前并未看到公司募投项目的建设周期,所以如果建设周期不是式,应该还好,毕竟从去年开始公司拼命扩张经销体系,应该就是在为产能做准备。
网友认为宝能一旦控股,将会将公司资金挪走。网友说法是,宝能对控股企业的财务处理方法是,统一由集团财务制定,因此宝能控股公司后,完全有可能将公司账上的钱,比如卖地的170亿挪回集团,从而空手套白狼。
怎么说呢,这个行为地道吗?不地道。合法吗?合法。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干?我会!这个行为就如同农夫山泉上市前突击分红一样,地道吗?不地道!对股价有影响,没有,上市后大家依然是在抢。所以,人之常情,能少花钱谁不干?少说点圣人的话语,多点世俗气息。毕竟要不是他这么有心计,咱们能拿到这么便宜的筹码吗?
网友举的例子呢,是公司以前依靠南部和东部,2018年南部比重是40%,2020年这个比重依然没有大的变化,所以公司努力拓展北部和中西部实际没有什么效果。
公司2023年产能就要翻一倍多,还出台了新的募投项目,产能一下子扩充4倍。但是并不是公司一家在扩产,包括龙头海天味业在内,几乎所有大型调味品公司都有扩产计划,那么等到公司2023年产能甚至募投项目上线后,面临的竞争格局将不是现在这么轻松了。
调味品行业毛净利率都比较高,而且还是刚需,复购次数多,所以也会吸引一大批新的入场者。前面公司选择将食用油作为第三大产品,毕竟食用油和酱油都是大豆的副产品。而现在,食用油企业也开始瞄上调味品这块行业了。
总的来说,金龙鱼入场对公司冲击不小,一不小心,说不定老二位置就被金龙鱼给抢走了。不过呢,大家也不要太紧张,因为公司毕竟是老牌公司,受到多大冲击还不好说,而且前面说了,除了蚝油,其他产品龙头公司市占率都很低,就算金龙鱼进场,未必抢占公司的市场份额,说不定是两家一起欺负小公司,市场份额齐涨呢。
前面改名的事,加上此次募投项目投反对票,足以看到二股东和大股东不是一条心,虽然不至于网上说的股东内耗那么严重,但是我是觉得,对于公司而言,一个声音是好于多个声音的,所以这块我觉得也是公司的问题。
不过,海天具有先发优势,当年凭借大单品草菇老抽打开餐饮市场后,迅速在渠道建设上实现全国化,随后形成现有产品体系。公司的产品虽然也比较完善了,但是起步晚了不少。
可以看到,两个公司毛利率整体是上涨趋势,不过海天中间波动还是不小的,甚至2018年至今的小阶段是呈现下跌趋势,而中炬高新则是一直上涨趋势,目前已经接近海天的水平,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占比都是在减少的,不过中炬高新员工薪酬占据营业收入占比为10.99%,由此使得管理费用占比较高,而海天虽然员工薪酬较高,但是占比仅为5.27%,由此使得管理费用占比远低于中炬高新。
海天的经销体系是公司比不了的,海天目前已经覆盖全国,而且绝大部分省份的销售额都超过亿元。相比之下,公司仍然是一个区域性企业。
总体来说,海天一如既往的优秀,虽然家大业大了,但是在不断改善。公司虽然落后海天,不过从近些年情况去看,取得的进步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在毛利率方面。可以看出,公司虽然落后海天,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随着公司产能落地,我相信差距会越来越小。
前面说了,去年四季度公司大幅向下游压货,导致下游积压库存太多,从而导致今年一季度净在那消耗库存。此外,社区团购的兴起,导致超市卖场的销售出现下降,压力增大,拿货可能不是那么积极了。而且,公司自身还没摸清楚社区团购,还是有点不舍得降价,所以虽然进军社区团购,但是还是做的不好。
通过此次定增,能够准确的看出公司目前土地价值170亿以上,目前市值300亿左右,也就是说,公司实际只有130亿,去年净利润8.9亿,今年怎么着也在7亿以上,也就是说市占率不到20。
基于前面的看好,我觉得公司目前是处于低估状态的,而且正是公司业绩的下滑,导致公司出现一个比较低估的价格,不过,考虑到后面可能会受到新来竞争者和短时间之内社区团购的冲击,我暂时给出A评级,等待中报出来后再做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觉得中报之后可能是比较好的时间,如果不达预期,可能会引起很多股民的爆锤,当然,也不排除苦尽甘来,一下子拉起来的情况,不过如果业绩恢复,那也是好事。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我可能倾向中报之后再买入。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